数据中心鼎力相助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春节前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国人度过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春节假期——假期最长,压力最大,流动性最少,医务人员最忙,网上生活最多。全国调集了大量的医疗防疫资源在全国各地,尤其是湖北武汉地区进行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总体战、阻击战。在这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关键时期,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化、自动化的基础设施,也在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鼎力相助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一
疫情防控战线上的自动化、信息化系统
远程医疗
鉴于病毒传染性强的特点,减少医患直接接触是最好的避免传染的措施。在疫情发展和持续期间,大量重症病人都急需医学专家的指导,而医学专家是抗役战线的宝贵资源,各大医院来回奔波,既不现实效率也低。远程医疗就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将5G远程会诊平台投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诊治中,是5G+智慧医疗技术的成功应用案例之一。

远程医疗会诊中,两地医疗专家需要通过分享病患高清画质的医疗档案,因此的要求信号稳定、传输带宽高。借助高数据中心安全、可靠、稳定的性能和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可以实现高质量的远程医学诊断。
火神山医院的一线医务人员,在通过远程医疗的视频和远程桌面功能,就可以将本地医疗数据(含CT影像、检测指标等)共享给北京的专家,实现远程诊断。
传染病医院的信息化管理
据报道,火神山医院有床位1013张,医护人员1400人,雷神山医院有床位1500张,医护人员2000人,武昌方舱医院有床位800张,医护人员600人。按照国家规定,床位数与医务人员的比例应该是1:1.7~1:1.6。按照平均数1:1.65计算:火神山医院缺医护人员271人,雷神山医院缺医护人员475人,武昌方舱医院缺医护人员720人。大灾大疫面前,医护人员紧缺是正常的,肯定不能按标准配置,但是如果仅仅是依靠医护人员的献身精神,而没有医院的信息化系统为医护人员提供帮助,是很难完成防疫任务的。

医护人员除了诊断、治疗和抢救外,还有许多日常工作要做:测温、送药、送水送饭、护理、病人状况记录、统计、汇总和上报等,工作量急剧增加。医院信息化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医护人员信息收集、分析、处理、汇总和上报的压力。如此大量信息的传输、存储、分析和计算自然需要数据中心的鼎力支持。
信息沟通
隔离是预防新冠病毒传染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隔离中的患者或疑似患者见不到家人,双方会相互挂念。信息畅通便于亲人之间了解情况,彼此安慰,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此次疫情初期常有不实之言流传,信息不畅也是原因之一。中后期,国家及时发布疫情消息,加强社会与防疫机构、政府机关的信息沟通,稳定了社会的情绪。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科学防疫知识和最新疫情动态。高可用的据中心和优质的4G、5G无线网络覆盖是信息沟通的保障。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是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的调查研究。主要用于研究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通过这些研究将提出合理的预防保健对策和健康服务措施,并评价这些对策和措施的效果。

开展流调,是发现患者、排除疑似的重要手段,对于疫情防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全力以赴抓实抓细。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组织对口支援湖北,扩建了雷神山、火神山等一大批医院,收治了大量的确诊病人和疑似患者,正面阻击了疫情的蔓延势头,同时采取了有效措施,限制了潜藏的病毒携带者的活动,避免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同时变被动为主动,加强流调的力量,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推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可以快速勾画出确诊患者近期运动轨迹,甄别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定位并锁定。如果用传统的走访、登记、分析等流调手段,也许能找出密切接触者,但可能已经是几天以后的事了,这些密切接触者又会与其他人员密切接触,产生出更多的次密切接触者,所以在疫情来临时,流调的细致、不遗漏和快速是关键。

通过集成电信运营商、各大互联网公司和交通部门等掌握的个人信息,特别是联系方式、地理位置和行踪轨迹信息等,这为利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和流调提供了帮助。为了更好地进行疫情防控,配合政府部门、企业、医疗相关机构开展人员行程轨迹信息的核验,三大运营商在用户主动授权以及确保信息安全的情况下,纷纷面向用户提供疫情防控查询助手公益服务,系统会反馈用户近15天/30天的全国/全球漫游地信息。上述通信信息和交通信息在脱密、汇总后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可形成人群聚集热点分布以及人群跨区域流动等信息,对疫情发展预测分析、医疗资源调度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利用大数据提供的位置信息,尽快发现并有效隔离重点人群。同时通过数据回溯分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尽早发现疑似病患、密切接触者,也即是所谓的“接触追踪”,有助于及时隔离、切断传染源。

可以看到,相较于传统的走访、登记等流调手段,将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运用于传染病防控和监测,可更加及时、准确,也更加有效。此外,大数据还有一个特点是可以不断学习、更迭、完善,能更好的分析掌握疾病传播规律,化被动为主动,消除更多的“盲区”和不确定性。大数据在此次武汉乃至全国抗役战场上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生疫情的地点搜寻与定位
为了让广大民众及时知晓周边疫情信息,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遏制疫情扩散。全国各地疾控中心陆续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活动过的小区或场所。发生疫情地点的搜寻与定位没有大数据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而要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高效、安全、稳定的数据中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众多大数据应用APP都及时上线了疫情地域分布情况及发生确诊病例的小区位置信息:
1) 腾讯地图上线了“新冠肺炎疫情小区查询”功能。用户可在腾讯地图APP页面内查询疫情小区情况,及时了解疾病传播线索。该查询功能已覆盖北京、深圳、广州等80多个城市。
2) 百度地图上线肺炎疫情期出行管控消息速报功能,用户可实时获取全国管控消息,查看出行提示。此外,通过疫情期出行管控消息速报,用户也可以直接查询发热门诊地图,并查看异地医保地图、医保定点医院及药店地图。该功能依据卫健委官方数据提供,用户可在发热门诊地图中任意医院的详情页,查看到该院是否设有24小时发热门诊,以及其他医院信息。截止目前,百度地图已上线全国300余个重点城市发热门诊信息,并将持续更新。

机器人的使用
新冠病毒的一个特点就是传染性强。为了避免传染,在公共场合防止人员接触又要进行检测就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在医院减少医患直接接触是最好也是最难实施的措施。机器人的使用就解决了上述问题。
作为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定点医院的北京市地坛医院,在疫情期间,使用了云端医护助理机器人的导诊服务。在哪里挂号,去哪里缴费,某某科室在哪里……这款机器人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分担了导诊台人员的工作量,有效地减少了人员接触。类似的机器人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同济天佑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等均已“上岗”。云端医护助理机器人拥有海量信息储备,通过云端大脑(云数据中心)的人工智能和远程增强人工智能(边缘数据中心)来控制。在医院还有自动测温机器人、送药机器人等也在抗“疫”期间逐渐开始使用。多家医院及各医学观察点已引入配送、智能送餐以及消毒物流机器人,完成药品配送及消毒工作,人工智能在此次疫情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除了在医院,机器人在社区值班岗、道路检查站等容易发生人员接触的地方也已经有上岗使用的,成为了特殊的“逆行者”“。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具备自主清洁、杀毒灭菌功能的智能洗地机器人、搭载了激光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同时配备高精度激光雷达、3D视觉及超声波传感器等感知技术,使其具备自我定位、精准避障及导航功能的智能配送机器人都在此次战役中发挥了作用。机器人越智能,越依赖数据中心的后台支撑。
二
社会服务上的信息化
为应对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隔离是比较经济合理的措施之一。许多地方都陆续出台了限制人员随意流动的政策,各地居民也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居家隔离,为打赢防疫阻击战做贡献。居家一样可以学习,可以工作,可以娱乐。所以防疫期间,众多的学校开始通过网上教学,以保证学生不落课。政府和企业也通过使用网上办公平台实现政务办公和企业运作。网上娱乐也对居家隔离的人们缓解精神紧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社会化信息服务需要大量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支持,没有庞大而稳定可靠的数据中心,完成这些服务是根本不可能的。疫情初期,大量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办公平台的瘫痪就是很好的证明。
网上政务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确保生产生活有序进行的同时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最近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市各级政府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平台的功能和支撑作用,倡导办事“网上办、掌上办”,推进“不见面”、“非接触”的线上政务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最大限度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出门,高效解决生产、生活之需。
远程办公
除湖北外,大部分地区的新增确诊病例已经趋近于零,从2月10日开始的复工活动进一步深入。毫无疑问,新冠肺炎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在延迟复工以及阶段性复工推进期间,远程办公成为互联网一颗快速升起的新星。

网上教学
面对疫情,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近期陆续宣布延期开学。多家企业发挥全程全网的网络优势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优势,免费提供“云课堂”、“名师直播课堂”等多种远程教育产品和在线培训服务项目,保障广大教师“停课不停教”、学生“停课不停学”,累计覆盖全国1800多万人次。通过“云课堂”,老师可以在线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学习进度管理、统计数据分析等工作,学生在家实现课件下载,在线预习、上课、作业、考试,点播回看。

远程会议
今年在台北召开的国际万维网大会将着手准备远程报告的方式。这是继人工智能顶级学术会议 AAAI 2020 之后,又一个因疫情原因使用远程报告的国际顶级AI学术会议。在理想的云会议时代,数据的传输、处理、存储全部由视频会议厂家的计算机资源处理,用户只需打开浏览器,登录相应界面,就能进行高效的远程会议。
线上商城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购物中心纷纷闭店抗疫,原本准备在春节“大显身手”的商业企业也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以至于从导购、品牌到购物中心,都承担着不小的压力。为缓解压力,同时满足用户的购物需求,各商业企业纷纷推出“无接触购物”,以线上商城取代以往的线下体验。一时之间,线上零售成为“香饽饽”,为各大购物中心所喜爱。

空中影院
由于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春节档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撤退”,之前不少人期待的《夺冠》、《姜子牙》、《唐人街探案3》等都纷纷宣布撤档。与此相反的是,在《囧妈》开启了一次线上观影模式,全国用户使用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就可以免费观看,观者如潮,引发了消费者与电影行业的一次大地震。
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是此次疫情的一大“受益者”。在全国上下这场对抗疫情的运动中,线上娱乐尤其是网游替代户外娱乐活动,成为消磨漫长无聊隔离期的重要选择,几款著名网络游戏的流水情况都创造历史新高。
三
总结
总的来说全国各地的防疫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文仅仅从新闻稿中收集了一些以数据中心为支撑的信息化在抗役战线上的应用。如此高强度的应用可以说是对我国信息化、智能化的一次极大考验,对数据中心同样如此。此次战役中,许多大数据的应用表现可圈可点,但也在某方面出现了一些瑕疵。通过此次不可多得的大考,我们相信对未来数据中心和信息化的发展都会有促进作用,有些甚至将改变数据中心未来的发展格局。
作者简介
黄群骥,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数据中心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科计通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12项国家标准编委。
【转载请联系协会秘书处】
(配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数据中心分会成立于1994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的数据中心行业机构。欢迎行业同仁关注。